{{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近十年,檯面上躍出一位又一位的餐飲明星
每個人都認識Chef Andre,每個人都知道吳寶春
我們在報章雜誌上,讀到多難得台灣終於出了一名世界咖啡冠軍
間隔不久,又出了一名世界冠軍
你不知道這個世界冠軍和那個世界冠軍有何不同
滿街咖啡館,一個街區似乎總會有一間掛著紅布條——咖啡冠軍
你弄不清楚這些咖啡冠軍,又和那些咖啡冠軍不一樣在哪裡?
想知道這些冠軍代表什麼,就得從了解這些比賽開始
坊間的大小比賽,不外乎生豆評鑑、咖啡烘焙、沖煮技術與拉花藝術等等
由World Coffee Events (WCE)主籌,規格最高的世界大賽,競技的不是單純技術
包含對於咖啡種植、生豆處理、烘焙狀態、沖煮手法乃至展演與服務等綜合性項目
除此之外,就連國際評審也是萬中選一,從事兩年會員國賽事評審、取得國際評審資格考試的評審們
必須經過資格考試,以及賽前評審營的考核校正,才能夠成為國際評審
當我們知曉高規格國際賽事的複雜度如此,也就不難以理解,世界冠軍難得在何處
世界盃咖啡師大賽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WBC)
每位選手(即國家代表)必須在十五分鐘內
製作出四杯義式濃縮咖啡、四杯牛奶咖啡、四杯以義式濃縮為基底且不含酒精的私房咖啡(坊間多譯作創意咖啡)
評審分為技術評審與感官評審,就工作區域整潔度、製作技巧、口感風味與展演講述一致等項目進行評分
由於是咖啡世界大賽中複雜度最高的賽事,因此被也譽為咖啡師的最高殿堂
2016年,台灣代表吳則霖拿下世界盃咖啡師大賽冠軍
以冷卻沖煮把手解決義式咖啡在萃取過程中,高溫高壓所帶來難以解決的優質風味細微損失
使義式濃縮咖啡在最適飲的溫度入口,保留更多細緻的花果香氣,以及溫醇質感
世界盃杯測師大賽 (World Cup Tasters Championship, WCTC)
世界盃杯測師大賽,考驗的不是沖煮技術,而是品飲技術與感官能力
每位選手會有八組咖啡,每一組裡各含三杯咖啡
三杯咖啡之中有兩杯一樣、一杯不同
作為國家代表的選手們,必須在八分鐘內
找出每組的不同咖啡,比的不但是精準度,更是速度
正式入行咖啡產業不到兩年的台灣代表劉邦禹,憑藉努力與天賦,在2014年,以三分四十八秒答對六題
擊敗三分五十一秒答對五題、任職星巴克咖啡總部的勁敵
世界盃烘豆大賽 (World Coffee Roasting Championship, WCRC)
素有台灣最難報名咖啡代表資格賽事之稱的世界盃烘豆大賽
每每在報名前夕,各家烘豆師無不摩拳擦掌等待報名傳真的結果公佈
順利取得門票的選手們,將在初賽第一天練習指定用機
接著使用指定生豆烘焙、提交烘焙計劃
賽事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預先烘焙、作品烘焙、作品烘焙評價
由於是現場進行作品烘焙的評估,結果也會在杯測當日公布
台灣代表賴昱權在2014年前往義大利參賽,由於選手與選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
一度以為自己奪獎渺茫,未料竟榮獲世界盃烘豆大賽冠軍
世界盃沖煮大賽 (World Brewers Cup Championship, WBrC)
規則分為指定沖煮及自選沖煮,指定沖煮發生在初賽階段
即每位選手透過不同沖煮手法,沖煮大會指定的咖啡豆
進入決賽之後,則以自選沖煮為主
在世界賽場,各國代表的沖煮技術都相當精湛的情況下
咖啡豆的選擇則成為至關重要的關鍵,近年,咖啡業界越發重視產地、各產區風土特色
選手們卯足全力尋找稀貴的咖啡豆,各有甚者親身至產地製作專屬自己的比賽批次
除了沖煮技術,顧客服務與展演也佔據評分項目相當的佔比
評審在感官上就濕香氣、風味、酸質、醇厚度、餘韻、平衡感與整體印象評分的同時
評審品飲到的風味與選手描述的風味越接近、越精準度,得分數也會越高
於2017年獲得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的台灣代表王策,在展演時雙手執壺、交錯注水入三指濾杯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精心挑選出巴拿馬火山區Silla de Pando莊園的咖啡
再就處理法著手,搭配中性偏酸PH6.7至6.8、TDS70ppm的水
沖煮策略則是以細研磨程度的咖啡對應TDS偏高的水質
與大水柱的注水方式,使得TDS偏高的水中礦物質平衡風味
製造出爆炸性的相器、明顯的甜感與體酯感,猶如糖漿般的質地
世界盃拉花藝術大賽 (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WLAC)
比表演更像表演的咖啡賽事,莫過於世界盃拉花藝術大賽
每位國家代表必須在十分鐘內,透過牛奶與咖啡兩種原物料
製作出六杯牛奶咖啡——兩杯瑪其朵咖啡、兩杯拉花圖樣相同的拿鐵咖啡,以及兩杯拉花圖樣相同的創作牛奶咖啡
評分包括工作區域的整潔、咖啡本身的風味,以及選手展演
台灣代表陳顥元在2019年,以「蘭嶼飛魚」、「鄉間景色」、「端午龍舟」取得世界盃拉花藝術大賽亞軍
是台灣在世界盃拉花藝術大賽最好的名次
世界盃咖啡調酒大賽 (World Coffee In Good Spirits Championship, WCIGS)
從經典的愛爾蘭咖啡,到獨創的咖啡雞尾酒
世界咖啡賽事裡頭最新穎的——世界盃咖啡調酒大賽
考驗咖啡師討論風味、完美結合咖啡與酒的技藝
在八分鐘時間內,每位國家代表必須製作兩杯由相同威士忌、糖漿、咖啡及鮮奶油組合而成的熱愛爾蘭咖啡
以及兩杯相同的含酒精咖啡飲料
後者對冷、熱與使用原料不做限制
世界盃虹吸壺大賽 (World Siphonist Championship, WSC)
由日本精品咖啡協會SCAJ主辦的虹吸壺大賽,正式在2009年擴編為世界級別的國際賽事
初賽須沖煮三壺,其中兩壺為熱咖啡,另一壺則需製作成兩杯創意咖啡
決賽時,沖煮數量提高為五壺,包含四杯單品咖啡、四杯創意咖啡
巧妙運用蒸氣吸引原理——虹吸式的虹吸壺咖啡
由於加熱方式有別於其他沖煮方式,也增加沖煮的變因、提高難度
2017年,挑戰世界盃虹吸壺大賽逾四次的台灣代表楊依姍,終於得償所願、奪得冠軍
對於國際級別的咖啡賽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台灣咖啡協會研讀相關賽事規章
每年十一月,世界盃咖啡賽事的台灣代表選拔賽,都會與台灣國際咖啡展一起舉辦
找一天去現場,挑幾個有興趣的項目觀賞,順便為選手們加油打氣吧!